还记得那朵花吗

喏~这些都是我熬成的黑眼圈。

生活就是不断给自己作妖

这几天因为某爆款文章引起的
关于“假装生活”的讨论
发现愤懑的青年们嗤笑着
而又疯狂的阐明着自己才不是假装生活

生活这两个字
我们讨论了太多眼前的苟且诗与远方
讲了好多生活以下生存以上的阶层

我也常常在想生活的定义和常态
但它却是未开封的凤梨罐头
你不亲自打开品尝
永远不会知道是酸是甜

总想把日子过成诗
却把日子过成了歌

懵懂时觉得生活常态应是幸福安稳
直到很多次奔走在路上
才发觉生活的快乐触觉是
在大浪里淘沙

以前觉得幸福是讲到俗烂的形容词
后来觉得是某种生活的代名词
再到后来发现原来它是一个动词
幸福是一种能力

在起起伏伏的泥泞中还能说出
“我值得真正的快乐”
——这样的一种能力

在枯燥的日子里
懂得给自己制造快乐
——这样的一种能力

有一句话在各类文案里出现很多遍
——生活需要仪式感。

仪式感是什么呢
我一度对它从热衷到害怕到再次喜欢
为什么害怕?
因为它是能给我带来快乐的一个形式呀
我害怕它被观众赋予了太多
反而成为禁锢我的形式

可为什么又再次喜欢上呢?
因为我终于打从内心不屑别人的目光了
按照别人的目光生活
那会把自己累死

说实话 我就是产品经理们口中所说的
——喜欢“作妖”的人群。
生活确实有好多好多狗血
可我抓住了作妖的机会
至少我还有让自己快乐的能力呀

很多文章将这次话题引申到
在朋友圈假装生活
那些真真假假的虚荣我也懒得辩认

以自我角度出发来说
懂得摘取混沌世事中
美丽的一角
无论是相机还是文字的记录
都是在加深你那一刻喜悦的感觉

我看过清晨地铁车厢
埋头蹲在角落里疲累的身影
看过地下通道里
留着络腮胡闭眼弹唱的流浪歌手

生活在每个人那里有不同的模样
有的人择一城而居 盼一人白头
有的人出走四方 漂泊过千山万水

希望在琐碎的日常里
我们不会忘了自己。

评论

热度(1)